资讯中心NEWS

政企同心 携手共行 拼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向金牛高新园区管委会招引落建专班反映问题后不到10天,困扰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天创的“工业上楼”论证就完成了。
郫都区绿色氢能管委会联合郫都生态环境局,邀请市级专家到四川筑盾人防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手把手指导企业环保改造,让企业发愁的环保绩效等级“从C级升B级”。
这样的一幕幕,正是成都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的缩影。连日来,成都各区(市)县、各职能部门深入产业园区、企业一线,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实打实协调解决企业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信心和底气,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省经济运行工作推进会议指出,成都要坚决扛起全省经济“压舱石”“主引擎”责任。
一方发展热土,必有一批充满激情与干劲的企业家。源源不断成长的企业,带给城市经济无限活力,保障城市发展强劲有力。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劈波斩浪,企业总会遇到困难、压力和挑战。关键时刻,城市的一臂之力,就能助其渡过难关甚至做大做强。
谋发展、抓经济是各级干部重要的主体责任之一。在“进企业”中转作风,在“解难题”中强担当,在“优环境”中求突破,最终在实现“促发展”中展作为。同时,通过真心沟通,实心服务,才能让企业家感受到政府解决问题的诚意、支持发展的决心。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战一百天、决胜四季度。在奋进中的创新之城,政企同心,拿出超常决心、超常举措、超常力度,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奋力拼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现场,各作业班组挂图作战,热火朝天。
如此速度,如何达成?京东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由10多人组成的服务专班就一对一提供全方位服务,遇到问题随时现场解决。”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做企业发展“陪伴者”,推动项目跑出加速度。对重点项目一抓到底的背后,是服务到底、负责到底的态度和意识,也是对于企业的郑重承诺。
成都国泰真空设备有限公司在温江发展了11年,此前租用厂房生产。近期最大的愿望就是新厂房能尽早开工,早一天开工就早一天竣工投产。
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取水通道尚未建好,二是工地上还有几根未移走的电线日,成都医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进企业了解情况。当日,电线杆便被拆除。次日,输水管线开始铺设。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快马加鞭、只争朝夕,既要提速,也要提效。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1号门外的红绿灯坏了一周多,未见有人维修。路上车流量大、速度快,上下班的行人根本无法通过路口。”近日,有市民通过问政平台、党报热线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对此进行了公开报道。当日下午,坏掉的红绿灯修好了。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红绿灯虽小,却是关系到安全的“大事”,考验着职能部门的“用户思维”和抓实抓细的能力。
“进万企”之“进”,不仅是走进企业的大门,更是以认真较真的工作态度、立说立行的工作干劲、干净清爽的工作作风,真切走进企业家的心。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以效果说话,彰显了政府的公信力,也让企业有了更多获得感。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家之所想,才能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困。跟企业一起与时间赛跑,这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也是企业壮大、行业兴旺、产业发展的要诀。
对于日前出台的《2024年成都市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十条措施》,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竖起了大拇指。
《十条措施》中,“对工业企业自发电给予补贴”“鼓励工业企业压减电量”“鼓励错峰充电和车网互动”三条让李军看到了更大的市场。
也在近日,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提质发展的政策措施》,与以往相比,此次针对的企业范围从工业扩展到服务业、批零住餐、建筑业等。
首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常年申报”工作及2025年成都市第一批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也启动了。此次申报材料更简、申报更易、兑现更快,实现助企惠企“再提速”。
一系列政策创新,如何能够落地见效?不难发现,能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疏通堵点、化解痛点、消除难点,是政策有没有实效、得不得人心的关键。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惠企政策实施质效的主要举措进行了重点介绍,对近期出台的《成都市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商务局2024年度支持商贸企业增量提质措施》等政策内容进行解读。
这样的发布会每月都会定期举行,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为了让政企之间的沟通更主动、更顺畅、更高效。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四川轮胎公司总经理助理黄宽在“成都东部新区”微信公众号上写下了目前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疑问和思考,希望政府和行业专家能到企业分享“智改数转”经验。
9月19日下午,成都东部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局企业服务专员就带着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解决方案专家走进公司,通过深入探讨交流,共同为企业出谋划策。
渠道通畅、机制顺通,带来的不仅是政企之间的互通,更能为企业之间的合作牵线搭桥。
不久前,成立于1965年,前身为四川工具厂的天虎工具厂完成了一件大事——厂区整体搬迁。几天后,新厂区所在地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的服务专员就送来了园区171户工业企业的最新产品名录。没几天,园区“邻居”的订单也来了。
“之前一直担心公司搬迁对产能、销路等有影响。”企业刚搬进园区,就有好的发展势头,这让天虎工具厂副总经理杨刚觉得很振奋。
“邻居”的订单让杨刚看到希望,也是“邻居”自身的机遇。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互动互补,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更具竞争力的发展势头因此形成。
天虎工具厂的担忧目前消除了,但发展路上还会遇到其他问题,其他企业也还会面临更多问题,如何破解?
记者了解到,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正不断完善问题收集、任务分办、督办解决、通报反馈工作机制,用好政企微信交流群,开展企业“蓉易见”专场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倾听企业诉求,发现真实问题,精准调度解决,切实做到简单问题及时办、个性问题专项办、共性问题统筹办。
“对发现的问题诉求,我们采取‘个性问题现场办理、难点问题提、跨部门问题转办协办督办’的方式解决,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后期还将对收集上来的共性问题细化分类,研究制定专项政策,由点及面推动共性问题系统解决。
措施制定可以更精准,政策发布可以更走心,平台搭建可以更有效,解决问题可以更巧妙,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没有既定的模式和路子可走,但只要锚定“为企业服好务”的目标,难点就能突破,一切皆可创新、创新创造一切。
创新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越是有效的创新,越是来自日常工作,来自微小创造。事实证明,服务企业,多一些小切口的思路创新、方法焕新和举措更新,往往是真招实招,更能见成效实效。
“我们企业一年要参加很多场展会,但有些展会享受不到政策补贴,能否针对性地出台一些激励性的政策?”“我们希望能够把公司产品作为成渝合作项目向重庆地区推广,政府能否帮忙对接,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这火热的一幕,发生在9月10日“蓉易见·民企会客厅”的会议现场。目前,“蓉易见·民企会客厅”已举办7期。
每一期,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代表走进“会客厅”,面对面对话成都各市级部门有关负责人,坐下来“摆龙门阵”,倾诉成长中遇见的烦恼。
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是城市服务企业的一贯秉持,也是“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的基本要求。
工作明确,到2024年年底,工业领域实现46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和1.6万余家规下工业企业服务全覆盖,其他领域实现1.4万余家“四上”企业和其他企业服务全覆盖。
接下来,“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还将按照全市上下协同、市区两级联动方式,采取“龙头企业‘全部进’、重点企业‘重点进’、其他企业‘按需进’”的工作思路,分层次、分类别开展走访服务。
其中,市领导主要对全市128家龙头企业开展全覆盖走访,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主要对工业、商贸、金融、建筑等26个行业领域、100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走访。
各区(市)县相关负责同志则聚焦“四上”企业、升规培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工业企业等,按需走访服务,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不要“被动等”而要“主动进”,把办公室搬出机关,搬向基层,搬到一线,把企业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确保听到企业的真实声音,找准企业的真实问题,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让政策红利精准惠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企业。
不要墨守成规而要创新突破,面对市场新难题,唯有大胆尝试、锐意革新,坚持创新性推动、创造性落实,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真正把机遇转化为优势。
抓好“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焕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银河集团网址登录的精神风貌,让求实、务实、扎实、踏实成为工作的鲜明特质。
锚定既定目标任务紧抓不放,盯住不让,一抓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见成效决不收兵,始终和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政企携手,同心同向,正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本文由:银河国际智能卫浴有限公司提供